许昌的每一条道路,名字都是一段三国故事,不信你看!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4-07-18 浏览次数:

你知道许昌路名的由来吗?你了解许昌的历史吗?快来看看这些路名是怎么回事吧!公元196年,曹操迎汉献帝都许,许昌迎来了继“许昌人”“许由牧耕”“夏禹建都”之后的第四个辉煌时期。

在许昌经营霸业的25年中,曹操治国、练兵、屯粮、修文,使许昌在汉末社会极其动乱的背景下取得了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空前的发展。三国,在许昌这片热土上,留下了许多异彩纷呈的故事;三国,在许昌的历史篇章中,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。

建安大道

建安大道位于著名的西湖公园北,西起劳动路,东与莲城大道相交接,是许昌市区的一条主干道。公元196年,曹操迎汉献帝都许,改年号为建安。此后,曹操父子在修定武功、经营霸业的同时,重视文学的创作与兴盛,以“三曹”“建安七子”为代表的诗人们开创了具有一代新风的建安文学,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华丽篇章。

灞陵路

灞陵路位于许昌市灞陵公园东,北至帝豪路,南至新兴路。公元200年,曹操攻下徐州,刘、关、张兄弟失散,关羽为了保护二位皇嫂,暂归曹。曹操感于关羽的义勇,对其礼遇有加。后来,关羽探知刘备下落,便封金挂印,辞曹而去。当行至许昌西八里桥(今灞陵桥)时,曹操率文武官员追至此相送,并赠战袍一件。关羽恐曹有诈,于马上横刀挑袍。著名的关公挑袍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

莲城大道

莲城大道是许昌的一条主干道,西接七一路,东至京港澳高速。据传说,曹操晚年头疾严重,屡治不愈,后华佗献一偏方,说常喝莲花汤、枕莲花枕,有益于缓解。于是朝臣们便大量开塘种藕,许昌称为“莲城”也缘于此。

毓秀路

毓秀路位于许昌市中医院西,南起新兴路,北至莲城大道。汉献帝迁都许昌后,于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祭台,名曰“毓秀台”,用于祭祀上天,祈求风调雨顺。今在许昌张潘镇的汉魏故城中,毓秀台遗址尚存,每到节假日,到此凭吊怀古的三国文化爱好者络绎不绝。

议台路

议台路南起新兴路,东至莲城大道,紧邻清潩河西岸。曹操迎汉献帝入许后接受许昌人枣祗的建议,把屯田积粮作为重要的政策。鄢陵一带,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自然成了主要的屯田之地,曹操也常到那里与屯田官商议屯田之事。今鄢陵县马栏镇议台村西有一高台,名曰“议事台”,又名“议台”,就是当年曹操与屯田官商议屯田之事的地方。

运粮河路

运粮河路是位于九六七六厂南门前那条小路。运粮河水就从这条路中间的运粮桥下缓缓流过。曹操迎汉献帝入许后,中原地区诸侯割据、各自为政,曹操为了统一大业,不断外出征战,为了方便给军队运送粮草,就修了一条人工河,即今天的运粮河。

魏武大道

魏武大道是许昌东城区与魏文路、学院路平行的又一条双向十车道南北大道,道路平整宽阔,路边绿树成荫。曹丕登基后,追念曹操功绩,追认曹操为魏武帝。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其谥号可谓名副其实。

八龙路

八龙路在清潩河东邻,南起建安大道,北至天宝路。东汉末年,许昌名士荀淑,为人刚正,为官清廉,深受百姓爱戴。荀淑不但严于律己,家教也非常严格,他的8个儿子在其严格要求下,个个德才兼备,人称“八龙”。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荀彧、荀攸皆出自荀氏家门。许昌市区东北处的著名胜迹“八龙冢”就是荀淑之墓。

华佗路

华佗路是许禹干道入市区处与西大街相连接的一段路。华佗,东汉末年名医,发明的“麻沸散”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。华佗曾在许昌为曹操治疗头疾。华佗死后,葬于今许昌县苏桥镇石梁河畔,今华佗墓犹在。

来源:许昌文旅官方账号